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_400元4个小时快餐电话_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

文章详情

凝心聚力促发展 深耕课堂提质量—旅游与服务学院开展说课展示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全体教师对课程的认知与把握能力,实现“人人能说课,人人会讲课,人人讲好课”,2月14-18日,教务处组织开展了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示范说课活动,活动全程直播录像保存并发送给全校教师仔细研究,以期为全校教师开展说课提供学习借鉴思路。2月19日,各二级学院按照校长刁洪斌的指示,积极响应教务处号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业说课和全员说课”活动。本期为旅游与服务学院的说课活动,活动涵盖多轮次、多形式的深度研讨与展示,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2月19日至28日,旅游与服务学院以“深化课程改革、赋能专业建设”为主线开展了说课展示系列活动。活动分阶段、多维度推进,将课程建设与育人目标深度融合,为专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研学蓄力:以“课程意识”驱动教学设计优化

2月19日-21日,旅游与服务学院各教研室以“强化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实践性”为目标,组织教师深度研学专业负责人示范说课案例。全体教师立足能力本位,围绕下学期授课课程,从学情分析、兴趣导向设计、教学资源整合等维度重构说课框架。例如,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将系统模拟操作、客户数据分析等实践模块嵌入课程设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则对标国际服务标准,强化跨文化沟通与职业素养培养。说课课程融入企业案例、数字化工具等产教融合元素,并由专业负责人逐一点评,确保课程目标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示范引领:以“思政浸润”激活课程育人内核

2月22日-24日,专业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说课示范,通过“案例化示范+场景化解析”实现课程提质。

德育与专业深度融合: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以实习就业为导向,在课程中引入“社区托育服务需求调研”实践项目。学生通过走访和问卷,分析双职工育儿痛点,设计“弹性托育时间方案”,在解决实际需求中强化职业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专业以“乡村旅游文化传承”为切入点,在数字化营销课程中厚植家国情怀;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以“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脉络为引,在服务流程设计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依托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在课程中嵌入“数字化服务危机处理”案例。学生通过模拟设计客户满意度修复方案,同步锤炼数字技能与职业诚信意识。

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各专业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深度挖掘数字化资源应用潜能。通过虚拟仿真系统、智慧教学平台等工具,积极探索将行业技术标准转化为可操作性教学项目。依托动态更新的数字化资源库,实时融入产业前沿技术案例,实现课堂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迭代,全面提升学生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

全员展示:以“成果导向”引领质量跃升

2月27日,现场说课以“一专业一标杆”为目标,课程把握凸显成效。


dfd7cd9f868b76e55935751332541b9b.png


课后延伸机制成型:课程设计考虑校企联合课题成果的积累、数字化学习社区等拓展方案,如酒店管理专业依托“宴会服务创意与策划工作坊”学生与导师协同完成主题宴会全案设计;智慧旅游专业联动企业开发设计以“技术赋能乡村”为主线的旅游线路,学生分组对接县域旅游项目。

产教融合路径清晰:课程积极引入企业导师参与点评、共建课程资源库等形式,推动教学设计与岗位需求深度衔接。

本次活动以课程说课为抓手,强化“产业需求反推课程设计”逻辑,通过企业案例嵌入、岗位能力对标,实现教学与就业无缝衔接。深化“思政+技术”双线融合,在技能培养中渗透价值观引领。构建“校企协同、资源互通”生态,通过探索专业群建设和项目化教学优势,打破教研壁垒,形成协同创新合力。

未来,旅游与服务学院四大专业将持续推进课程改革,推进数字化转型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孵化等举措,聚焦标志性成果培育,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