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思政老师这样做~
学期伊始,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教师结合学校最新教改精神,在前期“说课+磨课”教研的基础上精心筹备了开学第一课。各学科教师结合当下热点、选取独特视角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连接,全方位、多维度地探索思政课堂创新形式,激发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热情与内在动力,让理想信念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为新学期注入强劲的思想动力。
德法第一课 感悟榜样力量
李丹老师以黄旭华院士的先进事迹为脉络,开启新学期思政第一课。李老师满怀敬意地讲述黄旭华院士的生平事迹,讲述他在核潜艇研发中的卓越贡献与无私奉献精神。作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老隐姓埋名三十年,倾尽一生心血用于国家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在座同学都深受感动,为之动容。这种精神的传递,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一种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激励着青年人朝着梦想不断前行。
毛概第一课 铸就真理华章
刘琳老师的第一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以电影《哪吒2》的热映为切入,从独特视角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一路发展壮大“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光辉历程,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筚路蓝缕,鼓励同学要将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贯彻人生始终;以宇树机器人、Deepseek的研发历程,鼓励大家树立刻苦钻研、勇于挑战的攻坚克难精神,讲出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生动实践和未来可期。同学们课堂专注度高、参与率强,拉近了学生心中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距离,打破了学生对毛概课的刻板印象,帮助同学们树立自尊自强的家国情怀。
邢子萱老师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为切入点,为学生开启毛概导论课。让学生“头脑风暴”2024年的关键词,感悟过去一年国家的发展变化。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邢老师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帮助学生勾勒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图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新高度,坚定了同学们对“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认知与认同。课堂上,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自豪,坚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并许下以自身专业报效祖国的心愿。
习概第一课 探秘时代新篇
孙小俊老师的开学第一课以“航天梦与中国梦”为导入,从 “东方红一号” 成功发射到“神舟”系列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再到“嫦娥”奔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再现气势恢宏的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理解航天成就背后的理论支撑,孙老师详细讲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民族复兴的重要论述,强调航天事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学思践悟中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背景、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
党史第一课 开启信仰密码
郭娜老师的第一节中共党史课,以“时空坐标”纵向梳理百年大党精神发展脉络,通过情景模拟,设置“隔空对话”,连接历史与青年成长,在《觉醒年代》的青春群像里读懂信仰的重量。同时,横向结合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当代实践,构建历史与现实的深层对话。引导青年在历史坐标系中锚定人生方位,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奋斗动能,让百年党史真正成为滋养理想信念、锻造使命担当的成长必修课。
老师们将一个个热点话题、创新课堂形式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深入浅出、认真讲解,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围绕“立德、赋能、启智、增技”为主线,紧密结合学生专业开展系列创新性思政教学,继续以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引领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成为有担当、有素养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